时间: 2025-06-27 14:54:58 124人阅读
糖尿病并不是饿出来的,而是一种与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范围。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成因和特点都有所不同。
1 型糖尿病常被视为因免疫系统出现错误攻击行为且将胰腺里负责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予以破坏,致使身体不具备生产足量胰岛素以调节血糖水平能力的病症;此型糖尿病多在儿童或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然而于任何年龄阶段也均有可能出现,所以 1 型糖尿病患者不得不终身依靠外源性胰岛素治疗方式来维持生命。
而 2 型糖尿病更为常见,约占据所有糖尿病病例数量 90%以上,其发病机制颇为复杂,一般和诸如遗传因素、肥胖状态、不良饮食习惯(像是过多摄入高糖且高脂肪食物这类)、缺乏运动之类的因素相关联;当人体对胰岛素变得不再敏感即产生胰岛素抵抗情况时,即便胰腺能够分泌充足甚至超出正常量的胰岛素,却依旧无法将血糖水平有效地降低,最终演变成为 2 型糖尿病,伴随病情逐步发展,部分患者的胰腺功能有可能会渐渐下降,也得开始运用药物乃至是胰岛素进行相关治疗。
对于“饿”会不会致使糖尿病这个问题,从科学角度去看,并没有确切直接的证据能够表明饥饿能够直接引发糖尿病;不过,极端的节食行为或者长时间处于营养不良这样的状态,极有可能对身体正常的代谢过程产生影响,从而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就像长期在饥饿状态之下的人体,为维持生存会减少自身能量消耗,这或许会造成体重减轻,与此同时也可能致使肌肉量出现减少,进一步对整体的新陈代谢率产生影响;除此之外,要是在恢复正常饮食后产生暴饮暴食状况,那就更容易积累过量的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过多,而这已被证明是 2 型糖尿病的关键风险因素之一。
总而言之,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于糖尿病的预防而言极其关键;像均衡合理的膳食、适量适宜的运动、对体重进行有效控制、定期去做身体检查等一系列措施,皆是预防糖尿病行之有效的办法;若出现相关症状或者对自身患糖尿病风险有所担忧,就应该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去咨询专业医生所给出的意见。
扩展阅读
相关文章
2025-05-13 16:45:13
2025-05-02 09:06:11
2025-06-24 12:18:53
2025-06-12 09:02:43
2025-06-22 12:20:24
2025-09-19 10:41:57
2025-06-13 09:00:12
2025-06-24 10:57:02
最新问答
肺癌做肺部ct能检查出来吗
肺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手段,能够帮助医生发现肺部的多种疾病,包括肺癌...
2025/09/29 · 7人浏览
引起十二指肠炎的主要原因
十二指肠炎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部位的炎症,其主要原因多样。常见的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导...
2025/09/29 · 7人浏览
肝区疼多久要检查一次肝功能
肝区疼痛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肝炎、脂肪肝、胆囊疾病等。如果出现肝区疼痛的情况,...
2025/09/28 · 16人浏览
四项传染病检查要多长时间
四项传染病检查通常指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这四种常见传染病的筛查。这类检查在不同医疗机...
2025/09/28 · 16人浏览
热门话题
#帕金森
#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特征性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认知障碍。
1130篇文章 · 427篇问答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人参果细胞网为您提供最新神经系统知识问答,神经系统健康问答,神经系统疾病问答等相关新信息。
12163篇文章 · 4353篇问答
#干细胞
#干细胞
干细胞(stem cells, 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11261篇文章 · 5578篇问答
#细胞研究
#细胞研究
细胞研究
6304篇文章 · 2586篇问答